十师一八四团立足资源禀赋,用活政策红利,挖掘土地潜力,把4.4万余亩的红辣椒发展成职工群众的“火红财富”。2024年,一八四团凭借辣椒产业实现产值约5.3亿元,成功跻身兵团特色种植“亿元团场”行列。

戈壁滩孕育“火红产业”

  金秋十月,一八四团万亩戈壁滩上铺满了红彤彤的辣椒。10月18日天刚蒙蒙亮,50岁的一八四团五连职工李辉就揣着工具往地头赶,他家500亩辣椒当天开始采收。到了田边,还没歇脚,他便蹲下身拨弄着挂满枝头的红辣椒,跟采收工人确定分拣、装运的流程,忙得脚不沾地。

  作为种了十几年辣椒的“老行家”,李辉提起辣椒,眼角眉梢都是笑意:“现在种辣椒省心多了,播种靠机械,采收后直接拉到戈壁滩上自然晾晒;销路不用愁,合作社的人‘到点’就上门收,亩均能赚3000元左右,这日子过得能不舒心嘛!”

  一八四团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与探索始于2018年,兵团推行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乘着改革的东风,团场落实一系列改革举措,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相继建成了13.3万亩高纬度植棉区、6万亩辣椒种植基地,推动农业走上“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9月20日,十师一八四团职工晾晒辣椒。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郑瑶 通讯员 蒋勇 摄9月20日,十师一八四团职工晾晒辣椒。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郑瑶 通讯员 蒋勇 摄

  “辣椒能火,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八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春燕指着连片的辣椒田介绍道,地处欧亚大陆北部,受北冰洋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影响,一八四团的大陆性气候有利于辣椒生长。一年日照时数超2700个小时,昼夜温差悬殊,非常有利于辣椒养分和红色素累积,天山雪水灌溉、空气质量优良,让辣椒品质有了保障。

  每年9月采收季,广袤的戈壁滩成了“免费晾晒场”,无须机械烘干,自然晾干的辣椒色泽鲜亮、辣度适中,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这份“天赋”,让一八四团的辣椒在产量和品质上实现双双“出圈”。以主栽品种“红龙13号”为例,单产达550公斤,最高单产突破720公斤。2024年,一八四团辣椒总产量4.38万公斤,总产值达5.26亿元,昔日的“小众作物”,逐步发展成为团场的“支柱产业”。

“零散种植”蝶变万亩基地

  早在2008年,一八四团就开始尝试种植辣椒,从新疆隆平高科(9.750-0.03-0.31%)红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红龙6号”“红龙13号”板椒品种,并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试种,当年种植面积300亩,不仅产量高,效益也十分显著。

  看到企业试种带来的良好效益,自2010年起,一八四团部分职工群众开始尝试小面积种植。老职工回忆,过去种辣椒都是一边种,一边摸索经验,收获后还得自己找销路,既费心又没有保障,“零散种植”的小农模式,导致优质辣椒难以卖上好价钱。

  2012年,团场引进辣椒移栽机5台、收获机3台,实现了辣椒的机械移栽和机械收获。职工群众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辣椒晾晒、分选、分级和贮藏经验,为辣椒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打下基础。

  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资金,团场对辣椒育苗大棚、机械设备等给予补贴。自2021年起,职工王为华购置移栽机、点种机等设备均享受了30%的补贴。“有了补贴,买设备花钱少了,种植效率还提高了,种辣椒的底气更足了!”王为华乐呵呵地说,“现在种辣椒是个‘好行当’,去年我和合作社社员一起种了1000余亩辣椒,年产量800吨,仅这一项收益就将近300万元。”

  10月10日,十师一八四团职工抱起满桶的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郑瑶 通讯员 杨金波 摄10月10日,十师一八四团职工抱起满桶的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郑瑶 通讯员 杨金波 摄

  当前正值辣椒采收旺季,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龙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龙明每天天蒙蒙亮就往辣椒地里赶。“辣椒进入采收期了,得抓紧把采收队的工作安排好,不能影响了销售。”他一边拿着采收进度表核对地块,一边对着手机里的种植户微信群叮嘱注意事项。

  忙完田间的事,李龙明还要赶回合作社对接收购企业。“咱们是兵团级示范社,就得让职工群众放心,不仅帮大家联系销路,还要卖上好价钱,这样职工群众种辣椒的积极性才更高。”

  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一八四团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形式,把辣椒产业列为农业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采用“企业+合作社+职工”模式,推动辣椒种植从零散化、传统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一八四团现有辣椒生产加工企业5家、合作社5家。今年,团场辣椒种植面积达4.4万余亩,每亩产量600公斤,总产量2.6万吨,总产值3.2亿元。

  如今,在一八四团,一幅产业兴、职工富、生活美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链式思维催生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是提升辣椒价值的关键。一八四团围绕“吃干榨净”一颗辣椒,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推动辣椒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让“小辣椒”逐步成长为强团富民的支柱产业。

  “我们的辣椒丝全部采用本团新鲜辣椒加工,不添加防腐剂,是纯天然产品。”新宏远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博介绍。目前,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鲜红的辣椒经过清洗、破碎等工序后,再由12名工人分工协作,进行辣椒丝装瓶、贴标、装箱,分拣好的成品通过传送带运向仓储区,准备发往各地商超。

  今年,该公司已加工辣椒原料60吨,生产辣椒丝5万瓶、30万袋,线上线下订单覆盖全国7个省份,截至目前销售额达500万元。

  10月28日,新宏远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检查瓶装辣椒丝的密封质量。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10月28日,新宏远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检查瓶装辣椒丝的密封质量。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今年,我们和团场签订了300亩辣椒订单,国庆节、中秋节期间销售额达150万元。”新宏远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郝艳丽介绍。

  “产得出”更要“卖得好、卖得远”。一八四团深知品牌与市场的重要性,已注册“龙梁红”“屯南雪椒”2个辣椒品牌商标,让本土辣椒有了“身份证”。依托国道交通优势,将辣椒产品批量输送至疆外各大市场,并通过转口贸易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

  “一八四团的辣椒色泽鲜亮、辣度适中,在国外市场特别受欢迎,今年的订单已经排满了!”山东平度客商付晓云说。

  为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八四团制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四团辣椒产业五年(2024—2028)发展规划》,并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达成合作,在团场设立“辣椒新品种实验站”,已试种20个辣椒新品种。同时,团场正稳步推进辣椒产品生态认证工作。

  “下一步,我们要让‘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牌子更亮,让更多职工群众靠辣椒过上好日子!”一八四团党委书记、政委刘春信心满满。

  一颗小辣椒,激活了一八四团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如今的一八四团,不仅辣椒产业势头正劲,还依托辣椒产业的带动效应,完善了农田水利、农机服务等基础设施,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更探索出“特色产业引领、全链赋能增效、职工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在北疆戈壁滩上,这颗火红的辣椒,点燃了一八四团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兵团日报